在浙西南秀美的群山环抱中,丽水市遂昌县三仁畲族乡的高碧街村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,生动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"畲乡样板"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(教师教育学院)“智育星火·石榴同心”暑期实践队队员们走进遂昌县三仁畲族乡高碧街村,沉浸感受畲乡文化魅力,深入了解其“党建引领、畲汉共富”的特色发展路径,探寻这个畲族特色村寨的振兴密码。
高碧街村作为三仁畲族乡中心,由原上簟、石板桥、高碧街三村合并组建。该村立足传统农业根基,以水稻、茶叶种植为主导产业,同时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,培育发展竹制品加工产业。近年来,通过打造"畲潮集市"等特色文旅项目,成功推动农业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村内完整保留着蓝染、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,并通过设立非遗工坊、开展数字化传播等创新方式,持续擦亮"畲乡文化"特色品牌,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魅力。
党建引领前行,共绘乡村治理新篇
高碧街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创新构建党员“一对多”模式,每位党员固定联系8至9户村民,精准对应其服务群众。第二党支部书记雷茶英向实践队员介绍:“小事党员协调解决,大事上报处理,比如村民批房遇到邻里矛盾,党员都会去调解。”村里的“四不准”制度颇具特色——开会不喝酒、不迟到、不抽烟、会后不非议。应水永书记表示,党组织内部但凡有违反者会都会被严格处理:“开会到会率是硬指标,一年6次不到就成落后党员掌尚策,要去学习三天。”
展开剩余67%高碧街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党员带头开展环境整治,通过"一户带一片"示范带动村民参与。村党支部创新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,运用线上学习、定期汇报等方式,确保在外党员"流动不流失",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。
多元产业融合,激活乡村发展动能
高碧街村立足传统农业掌尚策,发展水稻、茶叶、蔬菜种植,并依托竹林资源优势,打造竹制品加工集聚区,促进村民就业增收。佳禾竹业技术总监何生亮介绍,公司与双枪等企业深度合作,实行"45%农户收益+35%劳务分配+20%企业留存"的分配机制,实现多方共赢。目前,企业已建成智能化生产线,并持续升级设备,75%的原材料实现本地化采购,既完善了遂昌竹产业链,又通过智能化生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。
秸秆产业成为新亮点。遂昌洁生负责人程卫星介绍,该企业在禁烧政策推动下成立,目的是解决政府政策与农民需要间“阻”的问题。自企业开设以来,引进全国首台多功能打捆机,实现秸秆收割、打捆、运输一体化。"处理后土地可种两季,农户年增收约千元,畲汉村民共同受益。"不过他也坦言,企业面临成本高、利润低的难题,正通过研发先进设备降低人工成本。
近年来,村里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通过"畲潮集市"等文旅融合项目,让畲族文创、特色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焕发出新活力。在电商平台的助推下,传统农业与现代商业深度融合,形成了"农业打底、文化赋能、电商助力"的乡村振兴新模式,走出了一条具有畲乡特色的共富之路。
畲族文化绽放,筑牢乡村精神根基
高碧街村作为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,始终坚持"全民参与、共同传承"的发展理念。村文化园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介绍:"我们以传统节日为载体,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——端午包长粽、制香包,春节举办村民春晚,畲族歌舞展演更是保留项目。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畲汉群众的文化交流,更让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!"
丰富的文娱活动是村里文化生活的鲜活注脚。春节、元宵等传统节庆,包长粽、制香包等民俗活动热闹非凡;畲族舞蹈展演、山歌对唱等活动,成为畲汉融合的重要纽带;村民自发组织的橡皮筋操、八段锦等健身课,让日常文化生活更加充实。值得一提的是,村晚等大型活动会有人进行直播,让乡土文化突破地域限制。第二党支部书记雷茶英说:“春晚时会特意请年长的畲族人唱畲歌,虽然很多人听不懂,但这是文化根脉,得传下去。”
如今的高碧街村,正以党建引领为舵,以多元产业为帆,以特色文化为魂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蓝海中破浪前行,奋力摹画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,为新时代乡村蝶变树立起鲜活的“畲乡样板”,为乡村振兴书写着更加壮丽的新篇章!
发布于:浙江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